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大满贯影帝是什么意思 > 新闻动态 > 朝鲜战争初期,斯大林拒绝参战,为何第三次战役后他又转而支持?

朝鲜战争初期,斯大林拒绝参战,为何第三次战役后他又转而支持?

发布日期:2025-02-05 08:51    点击次数:92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是新中国打出军威、打出国威的第一战,也是最重要的一战,三年间,中国打破了美国的不败神话,也为后续七十多年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毛主席的运筹帷幄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但苏联的作用却众说纷纭,有人说苏联在暗地里提供支援,也有人说苏联只是隔岸观火,打算坐收渔人之利。 事实上,随着战争的进行,斯大林的态度曾发生过巨大转变,起初他拒绝参战,但第三次战役后却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即做出一系列动作。 那么斯大林为何拒绝参战?第三次战役后他到底做了...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是新中国打出军威、打出国威的第一战,也是最重要的一战,三年间,中国打破了美国的不败神话,也为后续七十多年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毛主席的运筹帷幄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但苏联的作用却众说纷纭,有人说苏联在暗地里提供支援,也有人说苏联只是隔岸观火,打算坐收渔人之利。

事实上,随着战争的进行,斯大林的态度曾发生过巨大转变,起初他拒绝参战,但第三次战役后却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即做出一系列动作。

那么斯大林为何拒绝参战?第三次战役后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今天我们便来回顾历史真相,好好聊一聊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的那些事。

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

1950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新中国建立伊始,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但北边的邻居却屡生事端。

6月,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由于是朝鲜内政,我国没有插手,而深得民心的北朝鲜人民军也势如破竹,一举攻陷了大片土地,打得南韩李承晚政府只留下了釜山一小块地方。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美国见南韩军队不争气,竟然趁苏联没有参会期间,在联合国强行通过了84号决议,并伙同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公然干涉朝鲜内政。

由于西方军队装备先进、兵力强盛,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的实力天平瞬间倾斜,北朝鲜人民军开始节节败退,不仅丢失了三八线,甚至被美国人打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

见美军来势汹汹,战机还多次入侵我国领空,中央军委连夜展开会议,会议中毛主席坚持要出兵,但也有相当多的反战派。

他们提出中国刚刚经历近四十年的战争,人民希望休养生息,国家需要进行建设,而且中美实力差距过大,当时中国的人均钢铁产量甚至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完全无法战胜世界头号强国。

乍听下来,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毛主席很快便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没有安全,何来发展。

要知道,中国当时仅有一个工业基地,那就是东北。

东北紧邻苏联、朝鲜,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日本侵略中国就是从东北下手,而苏联也对旅顺港和大连虎视眈眈。

如果再让美军肆意前进,长期驻扎在鸭绿江附近,那么东北地区必然会被美、苏所钳制,成为两个大国的竞技场,再也无法带动全国工业发展。

所以东北是决不能丢的,但美国和苏联都不是什么善茬,你退一步,敌人就进一步,只有用武力进行正面回应,才能彻底断绝帝国主义国家的野心。

不仅如此,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和苏联都大搞“战略缓冲带”,也就是在其他国家设置壁垒,防止战火蔓延到本国。

而朝鲜半岛对于中国来说有着同样的意义,一旦采取绥靖政策,那么朝鲜半岛将会成为美国的桥头堡,而赶走美国人的话,朝鲜则会是我国的马前卒,孰轻孰重,自然不言而喻,所以这一仗早已不可避免。

由此看来,毛主席做出的抗美援朝决议,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有依据的,更是万分必要的,在他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援朝以后,压力就来到了苏联这边。

那么,斯大林又是怎么想的呢?

暗藏私心的斯大林

其实,早在8月份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就找到过斯大林,希望寻求他的援助,但斯大林没有立刻应允,他主要考虑到这两个因素。

一来,美国在朝鲜开战,苏联有利可图。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苏联对我国的大连和旅顺港一直虎视眈眈。当年软弱的蒋介石为了请苏军帮忙抗日,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中东北地区的大量利益就被出卖。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自然也在其列。

然而到手的肥肉就这么没了让斯大林十分恼火,朝鲜战争的爆发却令他看到了机会,他打算趁美国正式拿下朝鲜后,以保卫中国的名义,重新控制东北,所以说斯大林不想参战其实并非放弃朝鲜,而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二来,斯大林认为中国解放军无法和美军抗衡。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伤亡人数比是8:1,而二战中美军和日本军队的伤亡人数比是1:10。

从这两组截然不同的数字中,中美军队实力的差距可见一斑。

而且,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日本一个岛国,仅凭20万兵力就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拿下了东北,在苏联红军手中不堪一击的关东军,100万国军也拿它没有办法。

反观美国,日本最引以为傲的第二舰队,被美军拆得连钢板也不剩一块,这样一对比,更加凸显了两者实力的天壤之别。

当然了,斯大林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腐败的清政府时期和软弱的国民政府时期,所以后来的战争走向令他完全没有预料到,

但在当时,他的不信任为志愿军入朝平添了诸多困难,由于我们使用的武器大多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完全比不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起仗来必然处处掣肘。

虽然志愿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但装备同样重要,于是周总理亲自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谈判,由于斯大林对战争保持悲观,只答应支援武器,不愿意出兵。

而且谈好的战斗机购买协议也始终无法落实,这使得我军在战争初期一直负重前行,不仅要应对朝鲜半岛零下40摄氏度的历史低温,还要用落后的武器设备和美军硬碰硬。

然而,几次战役后,斯大林却傻了眼。

打服了美国,也打服了斯大林

1950年10月19日,在总司令彭老总的率领下,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正式踏足朝鲜战场。

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从10月25日到11月5日,第一次战役仅持续了10天,志愿军以一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清川江以南,一举挫败麦克阿瑟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共歼敌15000余人。

到了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开始与美军正面交锋。

从11月7日开始,战事共持续了一个半月,志愿军巧妙地诱敌深入,将美军引入包围圈中,打出了一场精彩的反击战,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就发生在此期间。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共歼灭联合国军36000人,一举扭转了战局,美军的不败神话也被打破,开始进入到战略防御阶段。

1950年年底,美军为了争取喘息时间,制定了“先停火,后谈判”的战略,不过,志愿军并没有给他们机会,而是一鼓作气,紧追不舍。

从12月31日到1月8日,仅用了9天时间,就大破美军,将其由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度线附近,并占领了南韩首都汉城。

经此一役,美国的幻想彻底破灭,而我国已经牢牢掌握朝鲜战场上的主动权。

作为一个军事专家,斯大林自然很快观察到志愿军的英勇表现,第三次战役的胜利更是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完全没有想到,成立不到一年的新中国,竟然将世界第一超级大国斩于马下,更没有想到,志愿军打败美国,用的仅仅是老旧的日式武器。

于是,斯大林立即决定,全面出兵援朝。

首先,他一次性出口了多架苏联最先进的米格15战斗机,协助中国组建空军队伍。

其次,他派遣七万余人的苏联军人参加朝鲜战争,共出动飞机63000架次,打破了美国的空中封锁。

最后,他在舆论场上公开支援中朝,逼迫美国放弃了使用原子弹的企图。

在中、苏、朝三国的施压下,美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在谈判桌上也一再妥协,经过漫长的拉锯战,战争双方最终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议》。

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宣告结束,在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建设后,志愿军也于1958年10月全部回到祖国。

时间已经过去了70多年,我们都知道,经过抗美援朝一战,西方列强再也不敢与我国硬碰硬,于是我们迎来了长期和平、繁荣的局面。

更加重要的是,正是由于志愿军敢打敢拼、拿下了一场场大胜,才有了斯大林后来不计成本的援助,我们如今引以为傲的空军才得以在巨人的肩膀上建成。

从这个角度而言,毛主席当时出兵抗美援朝的决议,不仅解了新中国的燃眉之急,更是为如今的军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女子跑到银行取款25万“给儿子结婚用”,北京警方:你不是!
下一篇:大模型新一轮价格战:百度文心一言将全面免费
TOP